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通過審議,批準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消息傳來,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河南省內鄉縣、湖南省安仁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天等縣、貴州省石阡縣等全國二十四節氣文化傳承代表地的城鄉百姓歡欣鼓舞。
現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源自于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哲學家阿洛伊修斯·李慕山針對羅馬帝國的歷法進行翻新修正,并以此創建了《格里歷》,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準頒行,迄今有四百多年。而作為獨具特色的農歷,在我國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使用歷史。它是中國人觀察天地、認知自然所創造發明出的時間知識體系,也是安排農業生產、協調農事活動的基本規律,更是中國社會順天應時、指導實踐的生活制度。農歷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代表地——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人們十分自豪:中國時間,衢州開始!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中國先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分,每一等分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岸墓潥狻敝笇е鴤鹘y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歷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為多民族所共享,是中國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在國際氣象界,這一已有二千年歷史的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節氣是古老的華夏智慧的體現,是自古以來指導農業生產的教科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節氣的推演,最早可追溯到《河圖》《洛書》中的記錄?!逗訄D》《洛書》是兩種數字圖像的合稱,“河出圖,洛出書”,《河圖》《洛書》中的數字排列,反映了日、月、地球等星辰周期運轉,天氣、四季變化更替,陰陽消長及寒暑轉換的時空意識。它是我國古代歷法時空的縮影,也是推演節氣變化的規則?!逗訄D》《洛書》里面設計了九宮圖,除了中宮以外,其他八宮分別對應不同日期,并將不同日期定為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節,每移一宮(節)約四十六天左右。史料顯示,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發展到八個。二十四節氣完整的名稱首見于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到了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唐順宗李誦頒布歷書,將二十四節氣等天氣物候與農耕文明相關的內容用文字形式傳播。二十四節氣的制定,綜合天文學、氣象學以及農作物生長特點等方面知識,通過歷書傳承,比較正確地反映一年中季節物候特征和變化,深受百姓尤其是農村民眾的喜愛。
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是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在公歷2月4日前后。二十四節氣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即立春,其含義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此時天氣漸暖,大地回春。春天來了,節氣變了,萬物的蓬勃生長也隨之開始,人們新的希望也隨著春天溫暖的太陽一同升起。古人對節氣格外重視,“立春”不僅是重要節氣,也是重要民俗節日,在立春這天舉行有規模的祭祀活動的歷史十分悠久,在距今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古代的立春祭祀首先是由官方開始的。周朝時,官方設周禮春官,主持立春祭祀活動,周天子率群臣到郊外祭祀,氣氛莊嚴、場面盛大,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從相關文獻中可以得知,周朝迎接立春節氣到來,儀式感非常莊重: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為什么要去東郊迎春?這是因為春神句(gōu)芒,據傳居住在東方。后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只是在東郊了,而是進入宮廷或官衙。宋代的《夢粱錄》就有記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
立春祭祀活動,經過三千多年的傳承延續,發展成從宮廷到州府、縣衙,再到民間的盛大活動,其中尤以九華立春祭最具代表性。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妙源村的梧桐祖殿,是我國境內僅有的供奉春神句芒的神廟。每逢立春日,皆為祭祀日,活動的內容異常豐富:祭拜春神句芒、迎春接福賜求五谷豐登、供祭品、扮春神、焚香迎奉、扎春牛、演戲酬神、插花、踏青等,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沒有親身經歷者是難以想象的,構成了衢州地方特有廟會形式的梧桐祖殿立春祭祀。
句芒的形象如何?《山海經·海外東經》這樣記載:“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痹跉v代的迎春祭祀活動中,句芒是祭祀的對象,在儀式中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人們在鞭春牛、迎春儀式時,句芒像總是隨其左右,有時還手執彩鞭。至于春神站立的位置,要根據五行的干支而定。句芒一般被稱為“芒神”,既是春神,又是谷神,主管樹木的生長發芽。句芒就是廣袤大地、廣大民眾的守護神。當主祭獻辭后,陪祭就導唱喝彩歌謠:“春回大地,復始萬象新。迎春接福,三陽又開泰。春神護佑,福祉惠萬民。春色滿園,沃野千里好。春風浩蕩,國強民富安。春華秋實,風調雨順糧豐收。天地復使,人壽年豐萬象新?!迸慵烂砍痪?,所有參與者均齊聲同和:“好??!”在眾多的儀式中,鞭春??芍^是最重要的一環。在鞭春牛環節,也同樣是表達人們心中的愿望:“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四打六富興旺?!?/p>
立春祭祀最本質的目的是重視農耕,發展生產。這與農民的生產勞動直接相關,與民眾的生活生計相關,是民間百姓的切身利益所在,安身立命的根本利益所系。與農作物生長一樣,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周而復始,百姓渴望祭春,熱心參與,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
近幾年來,衢州市柯城區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掘和利用,二十四節氣文化的發掘利用也提到了政府的議事日程,成立中國民俗學會立春文化研究中心,建成中國(柯城)立春文化展示和體驗中心,創建中國立春文化之鄉和省級立春文化(柯城)傳承生態保護區,九華立春祭連續數年登上了央視直播畫面。當前,我們正在謀劃建設二十四節氣文化研究院、打造二十四節氣科普教育長廊、開設二十四節氣民俗體驗館、精雕二十四節氣藝術中心、建設二十四節氣沉浸式數字生活區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二十四節氣文化,將會綻放出更加光彩奪目的火焰,成為衢州市文化新地標、浙江省文旅金名片、全國二十四節氣傳承傳播新標桿。(葉美峰 供稿)